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:投中网(ID:China-Venture),作者:曹玮钰,题图:视觉中国。
短短几日,18岁的谷爱凌成了世界顶流。
她的优秀令人感到不可思议,在国内掀起了一波超级偶像的浪潮,也实现了商业价值的爆发。有人算过一笔账,2021至今谷爱凌签约20个品牌,按照单个代言200万美元估算,过去一年谷爱凌光代言收入就已超过4000万美元,折合人民币超过2亿元。
这还只是冬奥会之前。不难预见,比赛结束之后这一数字还将陡峭增长,难以估量。
巨大而全面的成功,也将大家热切的目光引到了她的家庭。这时大家惊觉,谷爱凌的母亲谷燕竟也不是平凡角色。相关报道指向一点,谷燕大概是中国最早一批风险投资人,按照时间,基本和“风投女王”徐新、IDG熊晓鸽同一时期入行,当真算是上中国初代VC。
LinkedIn显示,目前谷燕还在担任Fusion Investment 在中国的私人投资者和专家,但约在2000年之后,谷燕似乎开始淡出投资市场,VC/PE市场几乎没有公开可查的相关案例。
有人开始用谷妈的职业来看谷爱凌,说谷燕最成功的投资其实是谷爱凌。
怎么说呢?是也不是。
图片来源:中国科技信息报
王者段位,“中国初代VC”
如果按照当下的投资人职业标准来看,当年的谷女士也是妥妥的“王者段位”,职业起点非常高。
先看教育背景。谷燕女士大学就读于北京大学,之后赴美留学,先后在奥本大学读了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、在洛克菲勒大学读了分子遗传学,之后又在斯坦福大学商学院攻读MBA。
国内Top2本科+美国老牌名校硕士+名校MBA,基本属于风险投资人“顶配”教育背景,也难怪MBA毕业之际就拿了12家金融机构的offer。补充一点,如果放在生物医疗爆发的当下,生物专业背景也是很大加分项,属于VC/PE会重金去抢的那种复合人才。
再来,谷燕女士入行风险投资行业很早,大约在1993年,和“风投女王”徐新时间相当。若从时间来看,说中国初代VC也不为过。
1993年,谷燕女士供职于华尔街的雷曼兄弟,开展公司上市、合并和接待等工作。过往战绩也很剽悍,供职雷曼之际,谷燕曾为中国成功运作了一笔2亿美元的贷款,开创了中国金融界在美国华尔街成功的进行商业贷款的先例;在银行家投资公司,她成功进行了一笔高达13亿美元的交易,《华尔街日报》曾对此做特别报道,称她为“能晃动地球的金融专家之一”。
1994年,谷燕开始涉足中国市场的风险投资。先与美国风投专家埃文斯费瑞克合作创办美国科技投资公司,开始在国内开展高科技产业项目投资。1997年,总投资800万美元的北京东方伟博国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成立,谷燕担任董事长,这也是中国首家引进美国风险投资机制的信息技术企业。
翻看谷燕为数不多的报道,还是可以观察到一些优秀投资人的特质和堪称前沿的理念。
一是“攒局能力”,这一能力几乎是当代投资人的核心竞争力之一。比如创办美国科技投资公司,向风险资本尚属空白的中国市场做投资,这是由谷燕向美国风投家牵头提议的。之后谷燕又动员了一批留美人才回国,共事团队包括微软前技术专家和国际信息技术专家等。
先进的动作背后,一定有更先进的理念支撑,谷燕当年的一些理念放在今日仍然通用。
比如对“人”的倚重。当年采访问及在中国搞风投最难的事情,谷燕的回答是人,她说风险投资对人的素质要求很高,要有科技知识、管理能力和金融运作经验,当年在北京招聘员工,一千人才挑出一个。
当时的中国的风投市场尚无明确、开化的职业和概念,招人难几乎是注定的。如今行业打开、门槛降低,谈“人”似乎老套,但人的标准依然是投资行业的关键要素。
再来,谷燕拥有前沿的国际视角,承认知识和科技的价值,这都让她看得更远。比如早在97年的报道当中,谷燕就曾提到一个癌症新药的投资案例,7年没有利润,但股票还在涨,原因是这种药一旦进入市场,每年将拥有十几亿利润。
这样的资产持有心态放在当下仍是一个市场教育的过程。
她还深入研究硅谷,从不同地区的市场洞察到机会和价值。从一开始,她已经注意到美国资本充裕但缺好项目,中国市场正值经济迅速增长,但缺乏资金和技术,牵头成立美国科技投资公司的初衷就是将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结合,试着创造中国的“硅谷”。
公开资料到这戛然而止。大胆猜测,如果谷燕女士坚持沿着这条路走下去,中国VC投资人名册,大概率会有她重要一席。
精英教育的“天花板”
有观点认为,谷燕最成功的一笔投资其实是谷爱凌,毕竟谷爱凌的商业价值正在惊人爆发。
但说实话,我不大苟同这种说法,生意是生意,亲情是亲情。但我们可以从谷燕对谷爱凌的培养中,汲取一些投资思维的可取之处。
比如最优化的资源配置。得益于中国和美国双重血统,谷爱凌在滑雪运动更先进的美国接受训练,在教育培训更完备的国内(更准确说是北京海淀黄庄)刷题补课,在国家储备冰雪人才出台政策、中国体育偶像断层之际果断回国报道。
或许出于吃不到葡萄的心态,有人诟病这有“投机”色彩。但谷爱凌确实因此得到了先进的滑雪训练,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掌声和商业价值,无可厚非。
不止如此,谷爱凌还扎扎实实完成学业并斯坦福高分录取。难怪网友评论,谷燕才是“海淀妈妈的天花板”。我们虽在采访中几乎看不到“鸡娃”迹象,但谷妈妈一句“中国十天课,顶在美国一年”早已点透现实。
再来是求胜心态和稳定情绪的平衡,这一特质放在商业世界和日常生活同样适用。
谷燕的求胜心态早有锋芒。她在斯坦福MBA毕业之后拿到12个offer,一场面试时她曾对总裁说,“不要因为中国现在经济状况好、因为我是中国人而聘用我,首先我是一名优秀的银行家,我要到最好的纽约办公室工作”。
从事竞技运动的谷爱凌更是如此,还时不时上演“女王行为”。不久前,一位冬季运动分析博主发布了一段“谷爱凌冬奥预测”的视频,初衷是希望大家降低对谷爱凌的期待值,不要以“三金”来要求谷爱凌。这个“保护性”预测被谷爱凌本人看到,她评论,“你为什么对我没有信心”,并配上笑哭不得的表情。
过度求胜之心容易让人失衡,在内卷的环境尤其如此。在谷爱凌的纪录片中,谷燕永远是个情绪稳定的妈妈。谷爱凌发烧、受伤,状况频出的时候,她都非常冷静沉着应对。
最后一点,为什么我不同意用投资视角看谷爱凌的培养,因为一个小插曲,展露了这个“超人”妈妈的亲情、弱点和人味。
2月8日,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比赛来到第三轮,谷爱凌想尝试一个从没试过的高难度动作。赛前她给妈妈打电话,妈妈劝她不要冒险,做个安全动作就可以,但谷爱凌没有听妈妈的话,决定挑战自己,最终完美夺金。
假设用投资视角来看,最决定性的一跳按理可以去博最顶级的回报,这是上限最高的选择。但在最后一条的选择上,谷爱凌的母亲给出的建议是保守的,这种“保守”是来自亲情、经验、策略等多层复杂因素影响下的结果。但谷爱凌选择的是更高难度的技术动作,“更难”也是她经过选择的结果,背后的驱动因素是“勇气”,但勇气背后呢?
我们可以认为有担当、技术自信这些因素的支持,但在我看来,更重要的是自由,是母亲、教练、团队在培养过程中给予的自由意志,这一点,才是令一位顶尖人才获取当下一次顶级成功的最不可或缺、无可取代的要素。
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,不代表创新湾立场。如有异议,请联系创新湾。创新湾聚焦新科技、新产业,相关内容欢迎投稿。(投稿或转载请联系创新湾小编微信:LinkedBay)
发现中国科技创新的力量
创新湾ID:EnnoBay